歐美銀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債務再融資

本輪危機爆發一年有餘,就在歐美大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置問題至今仍懸而未決的時刻,圍繞數萬億美元債務再融資的新挑戰卻已悄然而至。發債成本上升、債務期限縮短、政府佈局退出以及投資者對銀行業信心不足等現實問題正在引發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歐美銀行業能否成功闖過這場多年不遇的債務再融資難關?又將為此付出何等代價?這對於縱橫相連的全球金融業乃至依賴金融業為其「輸血」的實體經濟來說意義重大。

  關注重心由資產轉向負債

  人們的擔憂源自全球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穆迪公佈了全球銀行業未來五年內的到期債務數據,並指出有必要為此發出「警告信號」,特別是在本次危機中遭遇最大損失的歐美銀行。如果這些銀行不能找到最優解決方案來應對這一挑戰,則將被迫以極高成本對其債務進行再融資,而這不僅會損害銀行利潤,更會威脅實體經濟復甦。

  穆迪的數據顯示,到2012年全球銀行需要為7萬億美元債務進行再融資,到2015年還有另外3萬億美元債務需要償還。回想2004年至2007年的全球信貸牛市,這樣的負債水平並不讓人感到吃驚。在那樣一個流動性充裕、信貸廉價且槓桿率高企的環境下,幾乎所有的銀行都選擇發債吸金。然而,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市況改變使得當初借錢時的瀟灑演變成了眼下還錢時的窘迫。

  再融資成本顯著上升

  對於歐美銀行業來說,眼下的債務再融資主要面臨三大挑戰。首先就是再融資成本的上升。儘管眼下的信貸市場與一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其中5年到10年期長期債券的融資成本較之去年10月份已明顯改善,但仍大大高出2005年的水平。以花旗銀行為例,該行今年9月份發行了總額為20億美元的五年期債券,票面利率為5.5%,比美國國債收益率高出3.25個百分點,而2004年花旗只要以比國債收益率高出0.73個百分點的利率就可以輕易舉債。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債務的融資成本尤其昂貴。根據穆迪提供的數據,一個評級為Baa-的銀行,在發行3年期政府擔保債券時,需要支付1.3%的利率,而在發售10年期債券時則需支付高達7.75%的利率。「這一數據非常重要,因為眼下銀行正在承受更多發行長期債務的壓力。」報告稱。

  事實上,各大銀行需要做出的一個關鍵判斷就是眼下的借貸成本相比於未來6至12個月以後的借貸成本是不是更高。巴克萊資本的分析師羅格·弗裡曼認為,發債的基礎收益率可能會上升,但投資者對於購買銀行債券的信心可能會有所上升,後者則有可能會拉低借貸成本。在這個時候,歐美銀行能夠做的只能是在巨額債務到期之前精準判斷發債時點。

  債務期限大幅縮短

  銀行債務再融資的第二個挑戰就是債務期限的變化。上個月,美聯儲如期結束了一個名為「臨時流動性擔保項目」的援救計劃,這個計劃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通過提供政府擔保來幫助銀行進行債務再融資。而通過這一項目得以再融資的債務期限較之原有債務的期限大大縮短,通常只有3年。也就是說,接受援助的銀行需要在2012年前還清上述債務,而這勢必與其在2007年借入的五年期到期債務撞車,從而加大銀行還債以及進行債務再融資的難度。

  事實上,即使不考慮政府擔保債券的特殊性,目前全球銀行普通債務的生命週期也正在大大縮短,或已創下歷史最低紀錄。穆迪的報告顯示,該機構負責評估的銀行過去五年間新增債務的平均期限已從7.2年降至4.7年。其中,過去5年間美國銀行新增債務平均期限從7.8年降至3.2年,英國則從8.2年降至4.3年。債務期限的趨勢性縮短迫使銀行不得不提前應對債務再融資難題。

  銀行債或缺少接盤者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歐美銀行業的未來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畢竟,再亮麗的財報都無法遮掩銀行業資產負債表的深層次問題,比如有毒資產的去向和巨額負債的融資來源。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濟復甦徹底企穩之前,銀行債對於那些關注安全資產的投資者來說可能都不會有太大吸引力,而此前各大銀行的政府擔保債券恰恰是發行給這些低風險取向的投資者。換句話說,撤出政府擔保以後,銀行債在失去一部分原有買家之後能否找到新的接盤者還是一個未知數。

  總的說來,全球特別是歐美銀行業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或者運氣來應對上述三大挑戰直接關係到全球經濟的復甦進程。分析人士擔心,債務再融資成本的上升可能會迫使銀行將這部分成本以提高貸款利息的形式轉嫁給個人及企業借貸者,進一步打壓後者的借貸需求,堵塞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從而威脅復甦。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