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的監管是個難題

民間金融分為黑色和灰色

    雖然近些年來發生了不少民間借貸方面的違法案件,但並不能因此認為民間金融都是違法的,黑色的。黑色金融自然跟違法犯罪相關,比如從事賭博等一些不好的行為。對于這部分當然要堅決予以打擊。

    不過,有一些民間金融活動,確實是將籌措到的錢投到生活生產經營中去,這部分我們認為是灰色金融。比如民間標會的方式,有助于人民的正常生活的。特別在農村,老百姓有一些臨時急需的款項,可能就幾千塊,最多上萬塊,他們沒法接近銀行或信用社,只能通過標會的形式來籌措款項。

    還有很多中小企業的生產者,他們通過目前的正規金融得不到支持,只好轉而求助于民間借貸以解周轉或壯大之需。這樣的民間金融活動雖然不符合現行相關政策,但是它對于促進整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是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對于這部分處于灰色地帶的金融活動,不能片面打壓,要進行一些疏導。

    引導民間資本形成多元的金融機構

    引導民間金融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其成為銀行,還有一種可以大力發展的是租賃。租賃也是很大的金融活動,在美國,租賃是僅次于信貸的。比如有一種叫融資租賃的,你要生產東西,但是我對生產不在行,那麼你可以跟我說你要一套什麼樣的設備,由我去替你買下,然後你去生產。設備的所有權是我的,你只有使用權。

    其實,引導利用民間資本可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機構。只要能為企業,為經濟發展服務就應該鼓勵。

    民間借貸的監管是個難題

    《放貸人條例》一旦通過,意味著民間借貸將通過國家立法形式獲得規范。但事實上如果放開的話,政府監管也是個難題,可以參考現在的小額貸款公司,規定放貸人必須有一定額度的注冊資本金,並且將一定注冊資本金存放到人行或指定商業銀行,以免其卷款逃跑。

    另外,民間借貸放開後銀行破產有可能會成為常態,像美國一樣,借貸條件降低,銀行就有可能破產,所以是不是要相應建立起存款保險制度,就涉及更多的問題了。

  應逐步考慮利率市場化

    按照《放貸人條例》目前透露的內容,合法的民間借貸利率不得高于基準利率4倍,遠低于目前民間借貸的利率。《放貸人條例》的推出,對降低民間借貸的整體利率,應該有正面的積極作用。因為隨著更多的放貸人加入這個市場,原本高息的民間借貸資本或會迫于競爭的壓力,主動調低貸款利率來爭取客戶。

    但是,要真正解決中小企業對資金的渴求,根本上還是要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讓市場的信貸需求決定金融機構的利率,才能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

劉煜輝:房地產一休眠中國股市就沒了主心骨

中國股市為什麼歇了火?
 
很多人把矛頭指向擴容而導致缺錢。這是炒手的思維。看看那麼多資金寧願去參與一級市場那個高得離譜的彩票遊戲,就是不願意購買場內便宜得多的股票。而且潛在進入國內股市的錢還有游資、信貸、儲蓄、閒置產業資本、境外的資本等等。只要預期形成共識,它們從來就是相互牽引,自我加強和自我實現,中國股市從來就不差錢。

現在的經濟指標前所未有的明確,漂亮的宏觀表至少能支持到明年中期。海外市場整個8月、9月異常地強,即便是美金大貶,A股也失去了想像力,萎靡不振。回顧漲幅,復甦最強的經濟體的股市且被大多數境外市場甩在了後面,這樣的背離使得很多海外大行的分析師大跌眼鏡。

為什麼股市漲不上去?現在大家逐漸看明白了,中國股市(甚至中國經濟)的主心骨,原來確是房地產。房地產強勁,才有所謂週期性行業的復甦。從2500點拉升至3500點的股市,明顯是跟隨這一主線邏輯在走。中國股市的藍籌實質上就是週期性行業的代名詞。房地產泡沫會刺激需求,還會提升公司業績,金融、零售、建築、材料等領域的公司都會受益。房地產泡沫乘數效應巨大,持續的時間卻更長。

現在這個故事遇到了點問題。「金九銀十」房地產行內最看重的季節規律,似乎有點成色不足。最近的價量齊跌,使得股市六神無主,於是無序代替了有序。

我看,中國股市敢不敢再強勁地拉一波,很大程度取決於房地產能否再上一個台階,漂亮的宏觀表只是托詞,並不是形成市場預期的關鍵。

有學者用房價收入比和租金回報率衡量遠不合理的中國房價,在體制下卻可能是合理的。

從供給面看,地方政府壟斷土地供給為房價提供助漲的引擎。於是,中國地產商就不再是簡單生產企業,而是土地銀行。其獲利模式是靠經營大量土地儲備並從土地未來升值中獲利,只要銀根不緊,地產商幾乎沒有任何壓力。拿地和開發的錢幾乎來自信貸,地方政府會自覺地控制供給為他們保值,出了那麼多「地王」,地產商卻不用擔心有一天「麵粉比麵包貴」而最後砸在手裡,政府會主動和他們協商,以保持最大的共同利益,比如容積率提升一倍等等,辦法很多。所以「痛痛快快地拿地,有節制地開發」是中國房地產業穩賺不賠的金科玉律。

從需求面看,城市化和工業化加速階段所蘊含的剛性需求,貨幣超發所導致的通脹恐慌,逼著房屋完全脫離消費屬性,而淪為跟黃金一樣的天然保值品,所以中國房價可以不必看租金回報率。

其實更關鍵是信貸條件的放鬆,如果銀行系統願意為未來負債和資產質量惡化而承受更多的責任,中國超級大的人口基數足可以將沒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變成現實需求,而且釋放很多年。當然,中國金融部門技術低下會制約了其槓桿放大能力,但人口基數的確巨大。中國銀行房貸幾乎很少顧及借貸人的第一還款來源和能力。而在德國,想獲得一筆房貸,如果沒有10年以上的恆常收入的證明,幾乎是不可能的。

展望中短期,中國房價是否能進入一個再次飆漲階段,取決於銀行是否再一次放鬆信貸條件。下跌趨勢的形成,中短期內可能是難以實現的,只要銀根不緊,而供給又是可以控制的,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開發商盡可能控制新開工量和延長建設期,以避免高負債的壓力。

而未來兩三年中,銀根又難以實質性緊起來,這一輪政府投資主導的經濟刺激,注定明後年內貨幣供給和信貸都會維持一個高水平。

儘管很多理由支持中國的房價跌不下來,但從長期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抗拒未來人口和社會結構變化的客觀規律——老齡化。當一個國家家庭的財富主要由房產構成的時候,當90後的中國富裕家庭都擁有(或繼承)三套以上的房產的時候,誰又來維持這個國家的家庭財富不貶值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